<em id="vwwcz"><acronym id="vwwcz"><input id="vwwcz"></input></acronym></em>

<tbody id="vwwcz"><pre id="vwwcz"></pre></tbody>

    <th id="vwwcz"></th>

    <th id="vwwcz"></th>
    <tbody id="vwwcz"><pre id="vwwcz"></pre></tbody>
    <th id="vwwcz"><pre id="vwwcz"></pre></th>
    1. <tbody id="vwwcz"><pre id="vwwcz"></pre></tbody><rp id="vwwcz"></rp>
    2. <th id="vwwcz"><pre id="vwwcz"></pre></th>
    3.  
       
      錯誤的選擇——從眾效應
      發布人: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7-11-26   瀏覽次數:181



      某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五位大學生圍坐著一張桌子,然后請他們判斷線段的長度。每次呈現一組卡片,每組包括兩張,一張卡片上有一條垂直線段,稱為標準線段,另一張卡片上有三條垂直線段,其中一條與標準線段一樣長,另外兩條要么長了許多,要么短了許多,要求大學生們把那條與標準線段等長的線段挑出來。依據正常的視覺,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做出正確無誤的選擇。

      當第一組兩張卡片呈現后,大學生們依次大聲地回答自己的判斷,所有人意見一致,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然后再呈現第二組,大家又都做了正確的一致回答。就在大學生們覺得實驗單調而無意義時,第三組卡片呈現了,第一位大學生在認真地觀察這些線段后,卻做出了顯然是錯誤的選擇,接著第二、三、四位大學生也做了同樣錯誤的回答。輪到第五位大學生,他感到很為難,左右看看,因為他的感官清楚地告訴他別人都是錯的,最后,他終于小聲地說出了與別人相同的錯誤選擇。

      這個實驗是事先安排好的,前四名“大學生”其實都是該心理學家的助手,他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程序進行正確或錯誤的選擇,而只有第五位大學生不知道這一情況,是真正的被試者。參加實驗的被試者是具有良好視力及敏銳思維能力的大學生,并且從表面上看,他們可以任意地做出想做的反應,而實質上,也明確要求他們做出他們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反應;但是,來自群體的壓力很大,當絕大多數人都做出同樣的反應時,個人就有強烈的動機去贊同群體其他成員的意見。因此有35%的被試者拒絕了自己感官得來的證據,而做出了同大多數人一樣的錯誤的選擇。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從眾行為,俗稱隨大流。

      從眾具有消極的一面:抑制個性發展、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使人變得無主見和墨守成規,也有積極的一面:有功于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和誤會等。生活中我們要揚“從眾”的積極面,避“從眾”的消極面,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從而使判斷能夠正確,并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凡事都“從眾”或“反從眾”是要不得的。


       

      福建省福州市大學城聯榕路8號 l 郵編:350108 l 電話:0591-83760409

      版權所有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閩ICP15019752號

       
      另类综合在线视频区,另类专区欧美国产,另类第二页国产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