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vwwcz"><acronym id="vwwcz"><input id="vwwcz"></input></acronym></em>

<tbody id="vwwcz"><pre id="vwwcz"></pre></tbody>

    <th id="vwwcz"></th>

    <th id="vwwcz"></th>
    <tbody id="vwwcz"><pre id="vwwcz"></pre></tbody>
    <th id="vwwcz"><pre id="vwwcz"></pre></th>
    1. <tbody id="vwwcz"><pre id="vwwcz"></pre></tbody><rp id="vwwcz"></rp>
    2. <th id="vwwcz"><pre id="vwwcz"></pre></th>
    3.  
      新思想
         首頁  新思想

      職業教育頂層設計N個建議—向第六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大會建言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    瀏覽次數:365

                                                          信息來源:俞仲文 中國青年報
          2005年11月,我作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代表,參加了全國第五次職業教育大會,并從溫家寶總理手上接過了“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的榮譽牌。時隔8年了,作為一個老職教工作者,我為能親自參與并見證我國職業教育大發展的那些激情燃燒的歷程,感到非常自豪。

          當然,在職教大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例如職業教育與中國教育版圖的設計存在不少盲區;如何建立與學歷等同的按技術等級或職業資格的工資福利體系,來解決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問題;如何理順職業教育的多頭管理問題;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大職業教育在國家技術革新和技術改良中的貢獻度的問題;如何打造職業教育的升級版,以適應國家發展的轉型升級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中國的職業教育制度和體系如何進行設計這一全局性的問題。為此,筆者提出必須全面、科學、正確、準確地進行我國職業教育頂層設計的若干建議,向即將召開的全國職教大會建言。

          第一,必須科學地設計我國的教育版圖,使得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這兩大板塊既有獨立的發展通道,又能相互打通,互相銜接。為此必須有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安排,讓受教育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來自主選擇。對于職教板塊而言,既有中等職業教育板塊,也有高等職業教育板塊。在高職板塊中,既有專科層次的,當然也應當有本科層次的,根據發展需要,甚至也應當有研究生層次的高職教育。對于高職專科畢業生來說,他們既可直接就業,也可在高職本科院校深造,也可跨板塊到普通本科院校就讀。中國的教育版圖設計應當為受教育者創造可自由選擇、可充分預期的多種可能性。否則,就不是以人為本、充滿活力的教育版圖。當然,根據現時的具體情況可以設計整體升格的高職本科院校,也可設計在同一所院校既有兩年制、3年制專業,也有4年制專業,早年深圳職院就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試行過這種多學制的模式。

          第二,我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必須要動大手術,下決心來解決長期存在的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問題。體制不順,造成職業教育資源稀缺和分散、資源重復和浪費同時存在;也造成基層單位無所適從。建議成立有權威的、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與職業教育委員會。該委員會應當由國務院牽頭組建,由各產業部、教育部、人社部、主要的行業協會、職業教育研究機構、作為第三方的專家或行業專家等方面的部門和人士組成。在重大問題的決策過程中我們吃夠了分散主義、部門之上的苦頭。一個在上上下下看來都是問題的問題,結果久拖不決,其原因就在于此。

          建議各行業和產業協會直屬國家職業資格與職業教育委員會屬下;讓職業資格制定和認證工作交由行業或產業協會來實施,并像英國、韓國等發達國家一樣,制定能和普通教育打通接軌的各級各類國家職業資格等級標準。為保證國家資格證書的質量,一定要將培訓機構、考試機構和發證機構互相獨立,避免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不正常狀況。

          第三,要以理順薪酬制度為抓手,逐步推動中國社會由現在的學歷型社會向資格型社會轉變。由于高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勞動復雜度大大加強,過去可以憑一張文憑來證明其能力,現在除了文憑之外,必須要有各種資格才能進入各種職業崗位。為此,要制定全新的勞動薪酬制度,使得以資格定酬的薪金等級與以學歷定酬的薪金等級不相上下,并最終過渡到兩者充分融合。要著力改變現在按學歷或按管理崗位的薪金與一線工作崗位的薪金差距過大的問題。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樹立起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尊重創新的社會風氣,才能解決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問題。根據加拿大政府一份勞動工資的統計,一般的技術工人的工資可以達到6萬多加元,相當于30多萬元人民幣。這在我國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需要理清思路,全面、正確、準確地認識各級各類職業技術教育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有些提法和理念需要完善和改進。

          例如職業技術教育(在國外叫技術與職業教育)說到底,這是職業教育,也是技術教育。在我國不能因為簡稱為職業教育而將技術教育的成分淡化了、摒棄了;這是培養產業大軍和技術大軍的教育,而不能僅僅簡化為熟練技工的教育。因為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僅要培養具有熟練勞動技能的技能人才,而且要培養具有一定技術應用能力的技術人才,片面的提法會傷及整體;這是培養技術革新和技術改良人才的教育,而不應該將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都剔除在國家創新人才體系之外。因為創新人才也是分層次和類型的,既有領軍型創新人才,也有實務型創新人才。而且領軍和拔尖人才畢竟少數,大量的是實務型創新人才。

          第五,需要準確清晰地界定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培養規格和主要任務。國家教育部關于職業教育要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提法很好,但是針對中職和高職的要求應當有所區分。對于高中階段的中職教育主要培養操作技能型人才;對于專科或本科階段的高職教育,主要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對于本科后的高職教育,主要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以示區別。同時,應當賦予高職院校更多的任務,使得高職院校既能成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人才源,又能成為應用技術的技術源,還能成為技術革新和技術改良的創新源。

          第六,國家要出臺相關的法規,規定企業不僅有享用職業技術人才的權利,同時負有參與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義務。凡是認定為有資格參與校企合作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企業,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來減免稅收或抵扣一部分稅收;大型企業舉辦職業院校還可享受其他的優惠政策。國家就是要在全社會造成一種尊重職業教育、支持職業教育、做強職業教育的可貴氛圍。

          第七,建議重大問題不能先決策,后論證,而要反復聽取不同意見并進行聽證后再決策。例如培養目標的提法缺乏連貫性,一屆領導一種提法,搞得大家無所適從。

          注意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的問題,不能為了強調某個側面,就將提法或做法絕對化、片面化。例如要求占50%的實踐教學時數中,生產性實訓時數要占80%以上。而所謂生產性實訓是從生產到銷售全都是真實的過程。這樣的要求可以說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夠達到。但是至今仍然作為示范校的最重要的指標沒有得到修正。

          第八,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為了有利于培養大批既有很強的專業技能、又有一定的技術革新和技術應用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建議需要正確處理好“三大關系”,即理論適用力度和適當強化技術基礎的關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和以技術活動全過程為導向的關系;以及面向現實的實務教育和面向未來的創新教育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落實好“七個原則”:

          1.按照“雙需求”原則(崗位需求和技術活動全過程需求)來設計課程體系。過去是以崗位需求或職業需求為源頭,作為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今天不僅要從崗位或職業的需求出發,而且還要以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技術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創新能力的需求出發,來作為教學設計的邏輯點。

          2.按照“雙訓練”要求(技術訓練和技能訓練)來構建和更新實踐教學體系。既要重視以考證為目標的技能訓練,也要重視以增強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技術訓練。

          3.按照“雙并舉”方針(實務教育和創新教育)來充實教學內容。在實務教育中引入創新教育模式,不僅能夠深化實務教育內涵,而且能夠培養學生技術革新和技術改良的素質和能力。

          4.按照“雙考核”標準(技能考核和技術應用考核)來完善評價體系。評價教學質量的標準從過去單純重視取證率,提升為不僅要評價學生取證情況,而且要評價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情況。

          5.按照“雙基地”思路(既是技能訓練基地,又是技研訓練基地)來建設實踐基地。因此不僅要根據工位、流程、工藝等的需求來選配設備、布置場地,而且要同時從如何有利于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技術應用能力出發來建設基地。例如對于工科專業來說,適當配備諸如快速成型機、三坐標測量儀等儀器是必要的。

          6.按照“雙大賽”規格(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意大賽)來重構學生能力架構。今后高職學生的專業大賽應當與中職有明顯區別。前者重點考察學生的創新創意能力;后者重點考察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7.按照“雙功能”目標(既是技術技能型的人才源,又同時是應用技術源和創新源)來確定高職院校的社會功能定位,提高高職教育面向現代化主戰場的直接貢獻率。

          (作者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福建省福州大學城聯榕路8號 | 郵編:350108 | 電話:0591-83760300 | 傳真:0591-83760300
      版權所有?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 閩ICP備15019752號
      另类综合在线视频区,另类专区欧美国产,另类第二页国产一区